(Loving生態共和餐房的戶外餐桌)
從台北走國道3號轉國道6號,下交流道先走14號省道再接21號省道,進入桃米社區已經下午一點半左右,看到紙教堂入口處的「Loving生態共和餐房」,不再多想,直接進去,分別點了「活咖哩雞肉燴飯」、「培根鮮菇義大利麵」及「托斯卡尼麵包沙拉」。
(Loving生態共和餐房的可愛標誌)
(Loving生態共和餐房的內部空間)
(921紀念碗)
(Loving生態共和餐房的外觀)
(活咖哩雞肉燴飯)
(培根鮮菇義大利麵)
(托斯卡尼麵包沙拉)
(山刺番荔枝又稱為阿蘭娜,聽說吃起來酸酸甜甜)
(山刺番荔枝的花)
首先上「馬鈴薯濃湯」,濃稠適中,可以吃到細顆粒的馬鈴薯,調味也不錯,問了服務生才知道,是有經驗的老闆開的。果然接下來的主菜、附餐的紅茶,也都是水準之上,全家都很高興,能坐在這麼美的田園中,享受簡單的美食。
(紙教堂)
(紙教堂)
(紙教堂)
(紙教堂)
(紙教堂)
(紙教堂)
(紙教堂)
(傍晚的紙教堂,等到晚上更美哦)
(紙舖-販賣紙製品)
(紙舖)
(紙舖)
(Maahapet瑪夏佛輕食區)
(Maahapet瑪夏佛輕食區)
(Maahapet瑪夏佛輕食區的廁所)
(Maahapet瑪夏佛輕食區的廁所標示)
(Maahapet瑪夏佛輕食區的廁所標示)
2008年,自日本神戶移築過來的紙教堂,目前在埔里桃米生態村,也持續扮演社區重建、社區產業、生態社區和社區營造的交流平台,每天都有開放參觀,白天看起來莊嚴肅穆,夜幕低垂時在燈光照映下卻顯浪漫美麗。
(桃米溪)
(桃源國小)
(國小內的黑板樹)
(桃源國小)
桃米溪對面的桃源國小是慈濟援助重建,整座校園從室內到戶外,從教室、校園到社區,規畫了各種層次的交流面,同時,維護原有的自然生態,與自然共生。溪畔並排的黑板樹,已經種了幾十年,蒼勁挺拔,坐在樹下乘涼,望著對面的紙教堂思索著「大自然的力量我們無法改變,人類唯有互助才能重建未來!」。
(戶外教室)
(拱橋)
草湳濕地完全不採用水泥,盡量採用當地材料,以生態工法施工,進行溼地水域及原生植物的復育工程,並設有竹造戶外教室、賞鳥亭、拱橋、竹蜻蜓等休憩設施,是理想的生態教育濕地。
水上旋轉餐廳,路口貼著「近悅遠來、來就歡喜」,感覺很親切,周邊種滿櫻花,池塘中有拱橋連接,整個庭園造景還蠻漂亮的,有空可以順道去參觀。